百年风雨同舟,世纪伉俪情深。2025年是周恩来与邓颖超结婚100周年。这对革命伴侣,以对国家、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并肩奋斗场内配资平台,更以相互理解、相互扶持、坚贞不渝的爱情,谱写了超越时代的动人篇章。人民日报出版社推出由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编、周恩来侄外孙沈清主编场内配资平台的《情长纸短,吻你万千——周恩来与邓颖超爱情故事》一书。
今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文德楼,这座楼见证了两位革命者从相知到相守的誓言,也承载着他们一生矢志不渝的深情。他们的爱情,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升华,更是革命信仰的共鸣。百年回望,这份真挚的情感依然熠熠生辉,为今天的我们带来温暖与力量。
翻开书本,跟随文字,去探寻那段珍贵的记忆,领略这对世纪伉俪的爱情风采。#有一种爱情叫做周恩来与邓颖超#情长纸短#吻你万千
“呜——”伴随着悠长的汽笛声,一艘客轮停泊在广州码头。一位白衫黑裙、女教师装束的女孩激动而又忐忑不安地走下轮船。
她是21岁的邓颖超。
1925年五卅运动后,由于在天津各界爱国运动中表现突出而引起当局注意的邓颖超,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南下抵达大革命的中心地广州。这是她第一次远离母亲,离开青年时代一起战斗的伙伴,独自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。
行前,邓颖超曾经给周恩来写信,告诉他所乘轮船到港的时间。她相信,周恩来一定会到码头接她。但是,左等右等,始终没有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看到周恩来的身影。一贯泼辣果断的邓颖超决定不等了,自己叫了一辆人力车,按照之前周恩来给她的地址,径自前往。
就在此时,一位青年军官满头大汗、焦灼不安,他手握一张年轻姑娘的照片,穿过层层人群,边走边对着照片找人。他是周恩来的警卫副官陈赓。由于工作原因,周恩来实在是脱不开身,便委托陈赓拿着邓颖超的照片去接她,并要他务必给她解释一下缘由。然而,等到码头上的人都走光了,陈赓也没有接到邓颖超。他想,也许邓颖超已经去周恩来寓所了,所以立即折回赶往周恩来寓所。
果然如陈赓所料,文德楼的门口站着一位端庄清秀的姑娘,这不正是自己要找的人嘛!陈赓赶忙上前解释,告诉她,周恩来太忙实在无法抽出时间去码头。当然,他更怪自己粗心大意,没有接到她。邓颖超莞尔一笑,说:“恩来同志忙,不来接我没关系,只是给你添麻烦了。”一边说着,一边走进周恩来的寓所——文德楼3号2楼。
邓颖超放下行李后,立即随陈赓一起到位于广东省总工会的省港罢工委员会。当时,中共广东区委正在全力组织省港大罢工,周恩来与罢工委员会领导人苏兆征、邓中夏等人正紧张地筹划着。走进屋里,烟雾弥漫中,她看到近五年未见的周恩来,一身戎装,正在低头写着什么。陈赓快步走到周恩来身边,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。周恩来抬起头来,看到了邓颖超,含蓄地点点头,笑了。开完会,周恩来还要赶回广东区委,只能又拜托陈赓在省港罢工委员会给邓颖超找间屋子休息。
第二天一早,邓颖超便到中共广东区委报到。按照党组织的安排,她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兼妇女部长。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陈延年向她介绍了第一次东征后的严峻形势,她深深地体会到周恩来工作的艰难。
夜幕降临,昏黄的灯光透过长而窄的红色木窗。
1925年8月,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结婚照
结束了一天的工作,周恩来和邓颖超回到寓所。这时,邓颖超才仔细打量这间小屋,面积不大,只有两张沙发、一张茶几和茶台、一张方形饭桌,陈设虽然简单朴素,却不失温馨雅致。正如邓颖超多年后在回忆里说的那样:“我们那时没有可以登记的地方,也不需要什么证婚人、介绍人,更没有讲排场、讲阔气,我们就很简单地,没有举行什么仪式,住在一起。在革命之花开放的时候,我们的爱情之花并开了。”
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广州的住所——文德路文德楼
这对革命伴侣长达半个世纪的携手人生从这间小屋开始了。
《情长纸短,吻你万千——
周恩来与邓颖超爱情故事》
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编
沈清主编
鸿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